[计划]教学活动计划
发布时间:2007/10/16 16:36:22 作者:管理员 浏览量:606次浏览
上海梅山二小2007~200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
一、指导思想:
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永恒的中心工作,加强课堂教学研究,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永恒追求的目标。本学期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核心,抓住三个方面: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,深化教学研究,强化教学质量监控,优化教学常规管理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,努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。
二、主要工作:
1、认真落实教学计划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聚焦课堂,聚焦学生,以课堂为主阵地有效开展素质教育活动。
2、学习领会好上海有关一年级课程调整改革方案的有关精神,做好相关教师的培训工作,确保一年级教学的有序与有效。
3、以深化“二期课改”为动力,全力抓好常态课质量。 课堂要有明确清晰的经验引导(“三点”研究成果、教学微观技术等),要用典型和优质的教学来引导常态教学。
4、聚焦课堂,继续抓好“一堂好课”的教学研讨工作,落实教学人员日常定期与不定期的随堂课、研究课、示范课等听课、评课制度,学人之长,取长补短,发挥相互学习、促进交流作用。
5、 抓实抓细常规管理。在“以人为本”的管理理念的前提下,强化向管理要质量的意识。
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。
6、加强音、体、美特色教学的创建工作,培养学生艺术素质,丰富校园生活。
7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注重骨干教师带头作用的发挥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,有效落实好带教工作,进行新教师个人成果汇报。
三、措施:
(一)深化教学研究:
1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,建立以“课例”为载体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研究模式。
教研组依据教学实际推出组内研究课题(课题可大可小),在教研组推进以“课例” 为载体的校本“六步教研发”,即:个人备课――集体备课――修改试教――观摩研讨――总结反思――再次执教。重点课例重点剖析,对典型课进行系统、精细的研究。并将准备对典型课进行全程录像,为教研组深入有效的研究提供条件。各学科组的每一个成员将经历集体备课,个人承担,最后再回归集体进行“微格分析”这样一个历程,最终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。每一次活动结束后,将由教导处或者学科组开展专题教学研讨交流活动,教师通过这一平台,研教材、说设计、写笔记、谈反思,品尝成功,并自发努力,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序提升。
2、开展“周重点研究课”这一特色教研活动。
在组长的带领下,开展“周重点研究课”,教研组老师深入研究本周的周重点课,进行备课,说课,在组内进行集体交流,改进,达成共识,自行实践,强化教学反思,捕捉在教学中遇到的热点,困惑及共性问题,不断发现问题,研讨对策,总结经验,推广成果,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。
3、完善教研组建设,开展“品牌教研组”创建活动。
继续落实教研组教学质量责任制,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,定地点,定内容,定计划,保证教研的实效性,增强团体精神和协作意识。本学期将组织开展“品牌教研组”展示观摩活动,基于以上的教学研究期末召开课题研究现场研讨会。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,发布研究成果,由各教研组长主讲,制成演示文稿,加入上课精彩片段,边演示边介绍。评出“品牌教研组”。
4、建立用优质的引领型教学引导常态教学的教学研究模式。
推出百花奖、春蕾奖的获奖教师、校学科带头人、校级教学明星、骨干教师上“示范课”“研究课”展示活动,藉以推动教学研究工作,为老师们提供学人之长,取长补短的机会,发挥相互学习、促进交流作用。
(二)强化教学质量监控。
1、强化知识点,加大检测力度。
继续加强专项知识检测过关:各学科拎出重要的知识点。制订各知识点的达标要求。组织专项检测。检测后进行整改、再测,力争达到高过关率。实行“月考”制度,加大检测力度。
2、学科中心组分学科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视导。
对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视导,视导内容主要有随堂听课,检查教案,检查作业的布置批改与教辅数据使用,召开教师、学生座谈会,进行学生问卷调查等内容进行分析、评价、通报。
3、加强音、体、美特色教学的创建工作,作为测定其教学质量的有效依据。
要求音、体、美加强特色教学的创建工作,每位教师须有一项特色教学申报,学期末以整班集体汇报的形式进行展示,作为测定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依据。
(三)优化教学常规管理。
1、重点把好教学常规的“五个关口”:
一是严把备课关,鼓励教师教案创新,突出个性化教学风格,提倡备学案,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;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,提高课堂教学效率,建立课堂教学监控机制;三是严把作业批改关,作业务求实效,批改细致,切实发挥其检查、回馈和提高的功能;四是严把辅导关,坚持“抓两头促中间”的辅导策略,关注学困生,突出特长生;五是严把考试与质量分析关,教研组统一组织单元考试,教导处组织好期中、期末考试,做好分析与总结。将常规检查与评价作为一种引领、一种激励,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。功夫下在平时,把细节做精致,坚持“月查”制度。
2、课堂调研,现场指导。
本学期继续深入课堂听课调研,现场指导教学,使听课、评课经常化,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:①调研课:事先通知教师,教师有准备上课,上课结束后组织教学调研,检查上课效果。②推门课:事先不通知教师,听课后将意见回馈给教师。通过随堂听课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习惯,并及时回馈。听课覆盖到每一学科、每一位任课教师。
更多…… 点击浏览该文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