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教学园地>> 文章
心随文动  笔下生花——记阅读教学中“随文练笔”的探索

发布时间:2009/6/4 15:41:16 作者:管理员 浏览量:308次浏览

语文教材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好典范,教师在阅读教学中,应以课本为范文,加强“随文练笔”,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“奠基”。作为高年级的语文教师,更需练就一双慧眼,因文而异,充分挖掘教材中练笔的训练点,拓展学生练笔空间,为学生广开“写”路,让学生心随文动,笔下生花。

本学期高年级的语文老师注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索:(一)模仿文本。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、精彩的语段,引领学生反复“含英咀嚼”,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“练点”进行仿写:句式仿写、构段仿写、篇章仿写。(二)拓展文本。在语文课本中,有许多课文在描写中都留有一定的空白,善于抓住文章中的空白点,挖掘文章中言犹未尽之处,创设情境,激发学生的思维,填补文章的空白:填补空白、扩展情节。(三)深化文本。很多课文都震撼人心,能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,只要引导得法,学生的“作品”会是相当感人的:文尾续写读后感言。

经过一学期的探索研究,高年级语文教师深深地认识到:“小练笔”有两个显著特征:一是“小”。“小练笔”就其篇幅而言,短小精悍;只要达到训练目的、训练要求即可,不限于结构的完整。二是“活”。1、形式灵活。既可对课文某一内容编写、扩写、续写,又可借鉴课文的某种句式特点仿写。2、内容灵活。可以写物、写景、抒情。 3、时间灵活。可安排在全篇课文学完之后,也可安排在某段课文学完之后。在不影响阅读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,训练的时间可短,可长。

随文练笔,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,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,准确寻找阅读教学的“迁移点”,设计符合学生作文基础的“练笔点”,使学生写得轻松,练得实在。有道是:拳不离手,曲不离口。坚持写“小练笔”,“大作文”自然也差不了。随文练笔好处多多,我们何乐而不为呢!


  • 站点统计:
  • 昨天访问:2407
  • 今天访问:573
  • 本月访问:35260
  • 上月访问:96205
  • 访问总数:3419964
  • 会员总数:73
  • 文章总数:17597

版权所有:南京市梅山第二小学 苏ICP备1207688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402010434号

地址:南京市雨花台区梅岭小区内